
那些聲稱可以讓你的大腦重返巔峰時期的游戲,通常只是讓生產商賺到盆滿缽滿。畢竟,誰不想要一個更加精力充沛、思維敏捷的大腦呢?
智力游戲是否真的能提升腦力還有待商榷;但在哈佛大學以及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看來:先不討論智力游戲到底有沒有用,應該先來討論是否真的是敏捷的年輕大腦要更好。

最近發(fā)表在《認知科學趨勢》上的一篇文獻中提出,自然老化的大腦其實有其可取之處。具體來說,就是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且在處理非常規(guī)問題上的表現(xiàn)更好。這些特質,使得長者能夠作出更為明智的決策,在現(xiàn)實社會中顯然遠比“拼速度的聰明”更有優(yōu)勢。
據(jù)實驗觀察,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處理速度會降低,但實驗室數(shù)據(jù)并不等同于實際生活應用,F(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健康的長者不僅認知功能齊全,且對社會貢獻巨大。
人的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進退之間,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年輕的頭腦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通過調整大腦進程,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定目標,完全排除干擾。諸如在一家熙熙攘攘的咖啡店專心看書,而全然聽不到四周的嘈雜。
隨著時間推移,這一能力會些許減弱,注意力會些許分散,在集中精神的時候,一些無關的東西會跑進來。這樣一來,處理信息的效率肯定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那些需要依靠記憶和注意力的任務。
不過論文指出,這種強度略遜的精神集中度有時會收獲意外的效果,能增強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類似的情況,如還沒能完全控制注意力的小孩,沒辦法很好地處理指定的信息,但卻能在一大堆數(shù)據(jù)當中提取規(guī)律。這一天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小孩子能很快掌握一門語言以及刁鉆的語法結構。
在這一前提下,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年長者在一項記憶測試中,表現(xiàn)要好過年輕人。測試過程中,若干不同的名字和面孔會以干擾項呈現(xiàn),而年長者更擅長將以干擾項呈現(xiàn)的名字和面孔配對。換句話說,年長者在注意力集中時,仍能收集到看似無關的信息,而精神集中的年輕人則會忽略。
隨后,年長者還能將該信息和其他東西相關聯(lián),這是一項毋庸置疑的高級技能。
此外,有若干研究結果顯示,過高的精神集中度會扼殺創(chuàng)造力。
其中一項研究,被試者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的腦部損傷患者,但卻能在需要所謂“洞察力”的問題上表現(xiàn)優(yōu)于健康人。
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考,即需要你的“喲西~~”頓悟時刻,比如火柴謎題這類。
由此推測,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過程,反而能夠在更廣泛的維度上進行,還能將意想不到的事情進行關聯(lián)。
在另一項研究中,年長者組在“泛相關聯(lián)想任務”中打敗青年組。玩法是每次給出三個詞,要求被試者提供一個跟上述三此都有那么點關系的第四個詞。比如給出“船,外圍,爬”的第四詞“空間”。
綜合上述所有研究,作者認為,長者的思路更具智慧,能更好的做出決策,因為長者會同時考慮到高相關性和低相關性的因素。
“長者的知識面,或者說‘智慧’,能夠為決策提供先前的經驗。鑒于在現(xiàn)實世界中,人不可能孤立地做出決策,而是需要借鑒過往的經驗,在這一點上,長者顯然要強于年輕人。”
責編:微科普